top of page

(PhD series | in Chinese) 博士生涯总结 1——博一寒假


写于2018.1.6

在地球的另一边,我开始了崭新的生活。很多人会问我在那边是否适应,我都笑笑回答:我在哪都挺适应的……

的确,博士生涯伊始,一切都和我之前预想中的一样——说不定还比我来之前恐慌担忧了数月的情形还好一些。尚未开学我就开始了科研项目,且课程要求极少,我生活的重心一直在科研上;要参加很多的报告和研讨会,有很多聊研究项目和讨论新想法的机会,所以我时时刻刻都会感受到自己知识和经验的匮乏;周围基本上都是很阳光自信的美国人,我常常觉得自己是唯一一个英语都讲不清楚的人,甚至连带地感受到自己的智商和能力也不如别人了;夜深人静的时候,还有一个人在空荡荡的街道上行走的时候,很容易就感觉到自己的内心也变得空落落了。然后就开始听歌、唱歌,以至于从前并没有频繁听歌习惯的我,博士才过了一学期就把app里收藏的歌曲数量翻倍了。

也许寂寞,也许恐慌,然而这一切正是我最想要的。出国读博之路本就是寂寞而艰难的,当然也正是如此我才更加想走这条路。每天的生活都充满挑战,心里常常紧张着激动着。每周开始前想到下一周的一堆未知和挑战,我都不知道自己是否能够顺利通关,然后那周结束的时候蓦然回首,总会感觉自己又进化了。早上走在去实验室的路上,心中总是充满着对新的一天又可以做科研探索的兴奋感,即使每天做的最多的其实是简单重复的工作。每每想起自己有幸在条件这么好的地方,跟着人这么好的导师一起工作,我就觉得自己还需要更加努力,还需要成长得再快一些,才对得起自己的运气。

有时候我会怀念本科四年的生活,那充满可能性的、相对无约束的生活。本科之前我的学生生涯有着简单的模式,因为外界对于学习成果的评价标准是单一而明确的——在考试科目上取得满意的总分;本科之后我的博士生涯也有着简单的模式,外界对于科研成果的评价标准也是单一明确的——发表质量和数量满意的期刊文章。只有在本科的四年中,我的生活是最多维的,我有几乎完全的自由去真正尽全力尝试各种不同的可能性。

本科期间我的压力主要来源于对未来未知性的恐慌,不知道自己能不能找到理想的出路。但那时候的我毕竟不会对结果太患得患失,因为一条路走不通还有其他的方向。而现在,我的压力却更大更具体,因为我害怕自己在这个已经选好的方向,将来做不出理想的成果,害怕自己最后并不能做得让自己满意。然后这时候的一点点失败和不足都可能被无限放大,变成我心里拿给自己看的“你看你可能并不适合做科研”的证据。

相比起上一个评价标准单一的时期(即本科之前),出成果的难度陡增——做研究、写论文毕竟不像做练习题、考试卷那么步骤明确、有章可循;此外,在做研究这更需要灵感和经验的领域,成功可能更难和简单的勤奋划等号;以及过去我是和一群人一起奋斗,现在很多时候是一个人在斗争,我和自己的恐惧斗争;再加上现在的我可能也更加在乎自己的表现、对结果更难置身度外了(毕竟是自己选择的方向,研究自己最在乎的东西)……

不过前面这些纠结很可能也只是放着寒假、恐惧着下学期即将开始的我,闲着没事的胡思乱想罢了。纠结完这几天,登上回美国的飞机的时候,我将会再变回那个,面对一堆项目的烂摊子,面对已知和未知的困难和挑战,一往无前的、淡定着微笑着的我。我将继续走在追逐梦想的路上,一点点揭开自己未来的面貌。

bottom of page